仓库管理中会遇到各种问题,如库存呆滞等等,对于库存呆滞管理来说需要掌握哪些措施呢?
1、建立呆滞库存预警制度,完善产品退出流程,物料切换、淘汰检查制度。
(1)变更对接窗口:当产品规划变更、功能需求变更、销售需求变更、采购资源变更时,应统一汇总到供应链的物控部门;
(2)呆滞库存检查:物控部门对变更进行例行的呆滞库存检查,检查的范围应涵盖公司所有库位,并统计出完整的库存金额。
2、迅速评估总体损益,端到端总收益。
只是统计出库存数据并不重要,更为核心的是要在库存和收益之间进行平衡决策。
(1)集中的决策:这个环节重点是权衡上述变更带来的收益。如果收益高于呆滞库存金额,应支持变更,形成的呆滞库存应及时处理。
(2)联合处理呆料:处理不外乎先检查6个月内的订单可消耗部分,再联合研发、工程、售后等部门,替代使用、转售后等方式;在6个月内,看不到需求的,就要做变卖处理。变卖有分类处理、招标等方式。变卖时,联合财务或审计部门,做到依法合规。
3、完善KPI考核的同时,更强调跨部门协作:
KPI考核的前提是职责清晰,如果部门间职责界定不清,往往会造成环节间的推诿和衔接断层,所以“隔墙扔砖头”的事经常发生。上述呆滞库存监控、评估、处理规矩,仍然不能清晰说判断责任。还得花精力去翻历史旧账,核对证看顾,但往往又是水越搅越浑。
呆滞库存主要源自变更,设计、销售、采购都是源头。核实数据是物控部门,而评估责任落在决策者身上,处理又落在库存责任单元里。这些需要大家系统配合,而不是每个环节隔裂地完成任务。
千斤重担有人挑,人人头上有指标。有的公司设置了呆滞库存清理指标,主责部门承担50%,供应链的物控和计划部门承接50%。各打五十大板的做法好不好暂且不论,重要的是每个部门都要承担一定的责任,最终是要落实到处理库存上。
4、明确产品退出流程
产品退出是否给库存消耗预留处理时间,这一点非常重要。按常规做法,产品退市前3个月,应正式、明确地发出通知,由物控部门对库存进行检查,整理出配套物料,给出生产量的建议,同时,计划部门与销售确认生产计划和消耗周期,并付诸实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