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司新闻
当前位置:首页 >> 公司新闻 >> 详情

疫情影响下,冷链行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

更新时间:2020-03-09    作者:admin    人气:1173     
受益于疫情催生的消费习惯变化,社区配送和冷链行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。小区封闭式管理促进了线上消费,尤其是生鲜品类线上消费,导致社区配送需求猛增。例如,部分生鲜电商较往年实现了3倍的增长。线上生鲜消费的增长也将反推整个物流业加大对冷链运输、仓储等方面的投入,冷链行业有望继续保持快速发展。
 
虽然目前冷链物流遍地开花,各大电商物流巨头纷纷入局,我国冷链产业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,但毕竟起步晚、基础薄弱,其发展成熟度距离国外的冷链运输网络仍有不小的差距,冷链行业需要快速升级。
 
冷链行业固有痛点
 
1、我国目前面向全国的冷链物流企业仍是凤毛麟角。有数据显示,我国90%的冷链企业是区域性的,或是以运输为主的,行业发展很不均衡,行业集中度较低,整体呈现散乱小的状态。
 
2、全国各地冷链基础设施分布不均的矛盾也十分尖锐。沿海相对较多,中西部地区冷链资源匮乏,发展相对滞后。尤其是原产地农产品,中国冷链的标准化程度还是非常低的。
 
3、整个冷链过程中的操作不当和流通产品的可追溯性差,造成了冷链流通品的高浪费和高损坏率,高达20%-30%。在冷链运输环节,行业内没有形成“全程冷链”的标准化意识,时常“断链”。
 
4、除了预冷、运输过程,冷链的“最后一公里”同样对冷链的质量有着决定性的影响。国内生鲜电商很难盈利的部分原因就出现在冷链运输上,冷链成本占到总成本的40%。很多中小企业为了控制成本,水果、生鲜等产品在“最后一公里”配送环节“脱冷”造成损坏的案例屡见不鲜。
 
如何转型升级——技术驱动
 
冷链物流是服务型产业,需要技术驱动来实现转型升级。
 
冷链物流行业追求高技术,很重要的原因是来自食品企业的要求,尤其是以盒马鲜生、瑞幸咖啡等为代表的新零售企业,他们希望通过技术手段,把物流和生产、采购、销售环节打通,形成数据闭环,提供更好的服务并提升效率。
 
有行业人士认为,当所有食品企业的不同商品都放在仓库里的时候,尤其ToC的运营模式,每天需要高频的出入库,不可能靠人去管理仓库。如何管理每天高频的出入库、如何管理每天的库存、如何降低损耗,都需要IT的能力去实现。
 
在运输端,消费者对体验的要求会越来越高。比如从A地运到B地,是否能像查快递一样查到每个节点的位置,甚至是温度,这是消费者希望看到的,也需要技术去实现。同时,像自动分拣、新材料保温、绿色制冷、无人驾驶等技术的应用,可大幅度降低成本、提升运营效率。
 
在日本,劳动力十分昂贵,促成了分拣系统的普及,农产品的冷链物流在进行作业时都是采用专业的机械,大大提高了冷链物流企业的工作效率,降低人工分拣的错误率,无形之中降低成本。实际上,冷链物流的可见成本只是表象,企业更应该关注那些看不到的成本。
 
政策支持下发展前景可期
 
近年来,国家高度重视冷链物流发展,自2017年以来,相继出台了多项政策涉及冷链物流产业,对冷链物流产业发展目标、行业标准、供应链体系建设等提供建议指导。
 
例如今年6月,交通运输部发布的《关于加快发展冷链物流保障食品安全促进消费升级的实施意见》,以及《食品低温配送中心规划设计指南》等,均表达了对于冷链进一步规范化、标准化的诉求。
 
尤其是《关于加快发展冷链物流保障食品安全促进消费升级的实施意见》中提出了包括加快完善冷链物流设施设备,鼓励冷链物流企业创新发展,提升冷链物流信息化水平等一系列具体要求,力争到2020年,初步形成全程温控等冷链物流服务体系,基本解决“断链”问题。
 
此外,冷链服务具有一定的技术和资金壁垒,大部分中小用户企业无法自行建立类似的作业模式,因此这对于冷链物流的相关产业而言是不小的商机。
而能够把握这些商机的关键在于,一方面能够提供符合用户企业需求的冷链服务,尤其是中国农产品生产方式相对落后,如何以低成本在产地处完成集中冷链处理值得企业思考。
 
业内人士表示,冷链物流企业可以考虑与产地、销售平台合作,通过销售平台将产地端产品集合,冷链物流企业集中提供冷链服务,产地则不需担心因冷链缺失而带来的额外损失。此外,这样还能够有助于农产品淡旺季造成的冷库供需上的时空不平衡。
 
在社会需求不断加大与政策环境向好的共同推动下,冷链物流行业发展前景仍然值得期待。
 
文章来源:万联供应链智库